规则系学霸

不吃小南瓜

都市生活

郑阳第十三中学,高三三班教室。
“砰!”
试卷砸在讲台桌上。
一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651章 时间和空间

规则系学霸 by 不吃小南瓜

2022-7-22 21:22

  《Z波检测技术》,是一项用于探索太空穿梭航道是否安全的技术,研究的目的是检测航道路线上,是否存在大质量的障碍物。
  这项技术只能用于太空探索,因为放在复杂的环境中,比如地球表面,有空气、有高山、有流水,瞬时间的检测根本没有意义。
  另外,如果不是以光年作为单位距离的探索,也没有必要用到如此高端的技术。
  比如,在太阳系内,八大恒星覆盖的区域,只存在小行星带,而小行星带也是被观察透彻的,质量大一点的星体早已被发现,就可以根据记录的情况,直接判断航道是否存在危险。
  所以Z波检测技术只能用于太阳系外的远距离探索。
  当用于太阳系外的探索时,研究就和宇宙飞船项目有关了。
  赵奕也是以宇宙飞船项目相关技术的名义进行的申请。
  实际上,现在的宇宙飞船项目组,和最初预计的已经不一样了,项目组的工作压力非常大。
  这不是资金带来的,也不是项目的复杂性带来的,而是项目组发现,他们的项目制造速度,赶不上最新技术的发展。
  在最初的时候,宇宙飞船制造论证,只是把几种最新科技结合在一起,包括太空穿梭技术、反重力技术以及可控核聚变技术。
  这些关键的技术糅合在一起,就能够用于制造可以进行太空穿梭的宇宙飞船。
  最初宇宙飞船的制造论证,就只是制造而已,考虑的是让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航行,飞出地球执行任务也是探索八大行星,而不是真的去进行太阳系外的探索。
  第一艘宇宙飞船拥有巨大的战略意义,就只是环绕地球飞行,因为可以持续一直的运行,可以说就威慑了太空,就具有相当大的战略意义。
  另外,第一艘宇宙飞船也具有相当大的科研意义,同时会积累大量的技术制造经验,来为后续其他宇宙飞船的制造开辟通路。
  结果宇宙飞船还处在论证中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
  Z波卫星的覆盖,已经实现了战略目的,就根本不需要用宇宙飞船了。
  科研方向上来说,尤其是在探索太阳系内领域,奕星科技给宇宙飞船项目组带来了很大的压力。
  本来探索太阳系内,是宇宙飞船项目组的工作,宇宙飞船制造完成以后,就可以飞往八大行星。
  可是,似乎没必要了。
  奕星发射了高功率Z波卫星,直接建立了从地球到火星的太空航道,使得普通的反重力太空飞船,也能够直接穿梭到火星。
  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。
  宇宙飞船项目组的总负责人周宏,一次内部会议中就非常肯定地说道,“奕星肯定还会继续建立太空航道,下一次也许是直达冥王星、水星,甚至是木卫六,他们会对太阳系内的星体,进行过一系列的探索。”
  “木卫六非常有意义,因为木卫六的环境,也许会存在水。”
  “水星会成为通往太阳的中转站,奕星不断发射聚能卫星,总是需要一个调控的中转站,也许水星会成为他们的基地。”
  “冥王星,会成为他们探索太阳系外的前哨站!”
  周宏的分析让参与会议的人频频点头,他们都是项目组内部人员,都是国家战略性人才,同时也非常期待完成宇宙飞船项目,让宇宙飞船能大展拳脚,未来真正探索宇宙。
  但是,让他们郁闷的是,宇宙飞船完成制造看不到尽头,太阳系内都快被探索完成。
  那么宇宙飞船还有什么意义呢?
  当然了。
  宇宙飞船可以实现太阳系外的探索,但同时也大大会增加他们的项目难度。
  现在的情况是,宇宙飞船制造出来,若是走不出太阳系,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鸡肋。
  所以宇宙飞船被推着,都必须要走出太阳系,可想走出太阳系有多难呢?这和太阳系内探索完全不是一个概念,需要什么样的技术,都要不断的进行论证、思考。
  太阳系内的探索,最少存在什么星体,都是了如指掌的。
  太阳系外就不一样了,只谈距离都是非常可怕的。
  太阳系八大行星外是柯伊伯带,柯伊伯带处在冥王星外侧,是短周期彗星的发源地,近年来,柯伊伯带才走入天文学家的视线,区域集中了非常多的小行星体,其中,冥王星就是一个典型的柯伊伯带星体,处于柯伊伯带的边缘。
  以柯伊伯带为基准,太阳系的半径高达100个天文单位(约为150亿公里)。
  柯伊伯带的外侧则是奥尔特云,奥尔特云以极具只存在于预测中,但存在的可能性非常大。
  奥尔特云是长周期彗星的发源地,是一个包围着太阳系的球体云团,布满着不少不活跃的彗星,距离太阳约五万到十万个天文单位,最大半径接近一光年。
  天文学家们认为,奥尔特云是五十亿年前形成太阳及其行星的星云之残余物质,并包围着太阳系。
  奥尔特云的半径,接近比邻星的四分之一。
  如果是对太阳系外进行探索,至少要朝着比邻星系进发,距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,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统的第三颗星,和太阳的距离大约为四点二光年。
  半人马座α距离太阳也很近,只比比邻星远零点一光年。它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另外一颗恒星,它还有一个比较奇特的红色圆圈。
  不管是比邻星,还是半人马座α,距离太阳系都是以光年来计算的,哪怕是拥有太空穿梭技术,穿梭如此远的距离,会发生什么、见到什么,或者是遇到什么问题,都很难直接预测到,而宇宙飞船项目组,制造宇宙飞船的过程中,肯定要提前研究相关的技术。
  这就是最大的难点。
  当宇宙飞船的探索任务,放大到太阳系外探索时,项目组就感觉飞船制造工作,就更加难以完成。
  好在,项目组不是没有成果。
  项目组最大的成果来自于核聚变研发组,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,成功制造出了第二台核聚变装置。
  这台核聚变装置,只需要两年更换一次燃料,输出机组能够提供稳定430万千瓦时的功率。
  430万千瓦时的功率,已经相当高了。
  一般发电厂的单个大型机组,功率也不过百万千瓦级别,核动力机组来说,国内第一座核电站,输出电功率也不过310万千瓦时。
  430万千瓦时,是个非常可观的数据,足以支持宇宙飞船,开启大功率的Z波,并快速完成太空穿梭。
  当然了。
  第二台核聚变装置的制造,耗费的资金也是非常庞大的,直接消耗的经费高达690亿人民币,比大型航母还要值钱。
  另外,装置制造出来以后,比设想中的宽了一圈,用于制造宇宙飞船,也会让飞船外层多出一圈,其他位置也需要相应的扩大。
  这些都是问题。
  好在项目资金的问题不打,因为宇宙飞船项目有十几个主要国家参与,国内负责整体的设计、监督,投入的资金则只花费在几个核心部件。
  核聚变装置,也就是动力装置是其中之一。
  这部分的花费都是国内进行投入的,庞大的资金投入,来源于直接拨付的项目经费,而大部分经费则来源于高新技术收入。
  比如,反重力技术。
  反重力技术、装置的售卖,带来远远不断的大笔收入。
  另外,空间信息科技公司,也拥有持续不断的大笔收益。
  两者放在一起,才能支持宇宙飞船项目组,进行核心部件的研发,也继续支持项目进行。
  此时,周宏坐在办公室,正在审阅上报的文件。
  宇宙飞船项目太过于庞大,每天需需要处理的研发、制造文件,最少也有几百份。
  普通的申请、上报内容,周宏就交给相关小组的组长负责,但有一部分必须是他自己负责。
  比如,手里这份项目研发申请。
  “赵院士做出的申请?”
  因为是赵奕做出的申请,直接就交到了周宏手里,他甚至都想直接批复,赵院士的申请有什么可看的?肯定是先同意再说。
  当看到申请的经费时,周宏还是犹豫了一下,初期就是二十亿的经费,资金量实在太过庞大。
  他仔细看了起来。
  项目的标题有些平平无奇,“Z波检测技术?检测技术,需要这么多资金做研发吗?二十亿,都够制造几台大型Z波发生器了。”
  周宏继续看下去,才知道Z波检测技术具体是什么。
  “瞬时检测Z波覆盖范围,是否拥有大质量障碍物?”
  “这是及时雨啊!”
  宇宙飞船项目组一直发愁的是,如何避免超远距离探索,太空穿梭会发生危险的问题。
  在理论上来说,以光年为单位的太空穿梭,是有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的,倒不是直接装上超大星体的意外,而是担心遇到小星体,像是几十吨、上百吨重的小星体,才是最危险的。
  Z波覆盖路线上,存在超大质量的星体,会直接影响Z波压缩倍率,让宇宙飞船无法完成远距离穿梭。
  比如,太阳系内的行星。
  如果Z波直接撞上了火星、地球等,就根本不会产生超高倍率的压缩,太空穿梭也就根本不会成功,自然也就直接避免了危险。
  小行星就不一样了,因为质量是有限的,也同样会大大影响到压缩倍率,但并没有到让穿梭失败的程度,而是会让飞船进行一定的穿梭,穿梭距离没有预想中的远,路上却有一定概率,会直接撞击在小行星上。
  现在赵奕申请的《Z波检测技术》,目的就是探测穿梭路线上,是否存在小行星阻挡,等于是直接帮宇宙飞船项目,解决一直困恼的大问题。
  “批了!”
  “直接通过!”
  “如果能研发出这个技术,项目的大问题就都解决了!”
  周宏是这么想的,但他没办法自己做出,审批初期二十亿的项目,还是象征性的召开了会议,并视频链接赵奕,让赵奕做相关的研发讲解。
  赵奕做了简单的讲解,说明Z波探索技术的必要性,以及在实现太空探索的重要性,项目组就做出通过的批复,申请就到了高层领导手里。
  高层领导根本没有任何犹豫,甚至连内容都只询问了一下,就直接批准通过了。
  ……
  赵奕申请的初期二十亿经费,大部分还是要用在建立实验室,以及制造精细的Z波发生器上。
  新建立的实验室需要很多精密仪器,有的甚至要定制、制造,肯定需要消耗一大笔钱。
  另外,研究还需要辅助人手,微观物理、光学、电子等领域的专家,是必不可少的。
  在赵奕申请了项目以后,科学院的光学实验室以及物理系、高能所等部门,直接派出了需要的人手,挂着院士头衔的就有三个,其他还有四个研究员,一个副研究员。
  赵奕还找了理论组的人当助手,负责一些计算部分的工作。
  他快速订购了高精度的小型Z波发生装置,以及十几种高精度的电子检测装置。
  另外,建立真空环境的设备,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  在完成了一系列订购后,好多的人员就都来了实验室,赵奕召集所有人开了个会。
  这是初期的会议。
  “虽然大部分设备都还没有到,那我们的研究已经开始了。”
  赵奕说道,“这个研究,首先要做的就是,分析各种可约束的粒子束,是否能通过实验手段,快速测试出粒子束的性态变化。”
  “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理论研究,拿出一些可行的方案,为真正的研究打下基础!”
  研究做的就是,设计出检测粒子束性态变化的方案。
  当然,首先还是要设计各种粒子束的发生方案,并对粒子束进行范围性的约束。
  其中,最直观可行的方案就是,约束带电的粒子束。
  带电的粒子束,只需要利用磁场的方式就能够进行约束,发射出去以后,就会一直在磁场的作用下不断转圈,就能够被控制检测。
  但是,带电粒子束只是方案的一种。
  事实上,赵奕对带电粒子束检测方案不报太大的希望,因为带电粒子束的性态检测,会受到电流、磁场的严重影响。
  也就是说,带电粒子束的约束很容易,检测就太难了。
  他则是希望能研究,能量束是否会在空间压缩环境下受到影响。
  比如,最基本的光束。
  理论上来说,能量是不会受到空间压缩影响的,但他所研究的理论,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。
  另外,说光束是纯能量,完全不受影响,也不一定是正确的。
  比如,最直接的反例就是,光束会受到超大引力影响,才会产生能观测到的引力波。
  引力波的出现,和时空存在直接关系。
  时空,是时间和空间。
  光束的弯曲会受到时空影响,而空间压缩也不一定,只是作用于空间,也许还会影响到时间。
  在时间的领域上,他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。
  现在则是可以深入的研究、思索一番了。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